清楚的方向,模糊地摸索前行,只是因為——想好好生活。
一、我曾是訓練有素的「螺絲釘」
我接受的是台灣傳統的教育方式,其實我適應的還可以,也從中學習到許多,我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。
直到我出國唸書,開始與各國同學共事,我才驚覺:我其實不會生活。
剛到國外念書的時候,三餐不是泡麵、麵包,就是冷凍水餃;洗髮精、洗衣精、衣服的選擇,全來自我在台灣看到的廣告品牌。這些狀況直接反應在我當時的外表及健康;滿臉痘痘、頭髮稀疏、健康報告紅字一片…
後來遇到美智子,她幫我把所有的化學產品全部丟掉,教我挑選天然用品,教我做飯、做麵包。大概三年後,我不再長痘,頭髮也多了,連體檢報告都恢復了正常。
之後在外國的公司上班,同事來自世界各地,我的專業部分沒問題,但在與同事交流時卻感到極度格格不入。別人聊的是藝術、哲學、旅行、文化、美食……而我,話題貧乏、觀點空洞,老感覺自己只是訓練有素的螺絲釘。
我還記得有一次戴了美智子送我的毛帽去上班,一位希臘同事驚訝地說:「你怎麼會有這麼特別的帽子?這是喀什米爾駱馬毛吧?」他立刻猜到:「一定是你太太幫你選的。」
的確是…
二、十年生態村,走出生活的實踐之路
後來,我們走上了建立「生態村」的路,轉眼也快十年了。
關於”好好生活”,需要的不只是知識,更需要技巧、好奇心與長期的毅力。
在這條路上,美智子一直是方向及標準的設計者:她定義什麼是「自然農業」「無毒加工」「自然教育」「自然建築」。我深切的認為,若是能夠將她的知識及智慧留在台灣的土地上,一定會讓更多人過得更幸福。
這個信念,讓我們我萌生做教育分享的行動。
三、當孩子來到我們的生命中
近年自然環境劇烈變化,社會政治動盪加劇,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:下一代所面對的挑戰,將遠比我們更艱鉅。
我們這個時代,主流價值過度追逐高科技的進步與效率,彷彿只要更便利、更快速,一切就會變好。但事實上,便利背後,我們也正在失去一些最基本的能力——照顧自己、感知生活、與他人真誠連結的能力。
身邊的孩子越來越早接觸手機和平板,長時間螢幕使用帶來的不是知識,而是注意力缺失、情緒不穩,甚至是溝通與感知能力的退化。有些孩子,連好好說一句話都困難。
特別是我已經有一個小朋友了,
我希望我的孩子,能擁有一群一起長大的夥伴:
一群知道自己是誰的孩子,能用身體感知生命,能欣賞差異,願意分享、包容、支持彼此,一起迎向未來的挑戰。
所以我們開始行動
我們從建築師,進階成為自然農夫;從土地的經營者,在成為生活教育的分享者。
我們希望邀請更多人一起學習:一起好好過生活。
這是我們選擇走上教育之路的原因。
如果你也在尋找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方式,
如果你也關心孩子、土地與人之間的連結——
歡迎你,加入我們。
留言、分享、或者給我們一些建議,
讓我們一起把這條路,走得更遠。
